水垢的規模成核與形成
信息來源:本站 | 發布日期:
2018-12-04
| 瀏覽量:
關鍵詞:水垢規模成核
水垢形成過程的第一階段是成核,在溶液中(均相成核)或在基質上(異相成核);油田中的典型基質包括砂粒,粘土(和其他)礦物,金屬表面和水垢本身(后者稱為二次成核)。成核是由幾個單獨的縮放離子組成的子粒子或離子簇的產生。
它們在本體溶液中或在基材上形成,簇的大小可以變化,但通常約為10個離子,較小的離子簇在熱力學上不穩定并且分裂。一旦形成,隨著更多離子或更多離子簇附著到生長的晶體表面,簇可沿著明確定義的晶面生長。一旦晶體足夠大,它就不能保持懸浮狀態,并且由于重力會從流體中掉出來。
許多晶體脫落導致水垢沉積,只有在所施加的物理條件下,結垢離子的濃度超過所討論的礦物垢的溶解度極限時,才會發生成核。尺度增長可以繼續,逐漸從溶液中去除結垢離子,直到結垢離子的濃度降至飽和以下。